雄安新区内确认发现8座古城遗址,其中包括南阳、古贤、城子、雄州、安州、新安、鄚州和古州。这些遗址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传承。自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一直备受重视。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透露,他们已经展开了全域1770平方公里的拉网式文物调查和勘察工作。至今,已有10项专题考古和23项基本建设考古展开,总勘探面积达68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数量超过4000件,确认了26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这8座古城遗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团队对南阳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详尽的考古调查,发现了“大南阳”遗址聚落群,面积近18平方公里,其文化遗存跨越了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宋金时期的近3000年历史。通过挖掘工作,他们基本确认了南阳遗址主体文化内涵为东周至汉代的燕文化。此外,还在遗址中发现了两座战国城址,这是迄今为止在雄安地区发现的最早城址遗存。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的负责人雷建红表示,南阳遗址的考古发现标志着雄安城市考古工作的开端,也为深入挖掘雄安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奠定了基础。
雄安地区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宋金时期的历史发展揭示了其深厚的燕文化内涵。雄安一词源自雄县和安新县的县名,其中“雄”取自雄州古城,而“安”则来自安州古城。公元959年,后周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鄚、瀛两州,建立雄州,此为“雄”字的来历。公元992年,宋朝设立顺安军,后改为安州,为“安”字的由来。雄州古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雄县县城,考古勘察表明,古城原有雄伟的砖砌城楼,尽管现存城门楼已无,但仍有部分城墙残留。而安州古城遗址位于安新县安州镇,城垣最初是宋代为防御辽兵修筑的土城,后在明代加固为砖城,清代进行了重修,现存城墙高1.5至2米,长达二三公里。在雄安的大规模建设中,这些历史遗存正在被保护。原定规划线穿越南阳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海岳大街已根据文物部门的意见进行了调整,完全避让了南阳遗址。雄安已确认的8座古城遗址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象征。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宋少俊表示,雄安地区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汇造就了其“质朴劲勇”的精神气质、“慷慨尚义”的社会风气以及“兼容开放”的人文品质。